日本漢字政策

常用漢字表

常用漢字是「法令、公文、報章雜誌、電視等,一般社會生活中書寫現代國語時使用漢字的參考標準」。


從20世紀初期,因漢字繁多造成學習困難,一直以來各界都有限制甚至廢止漢字的主張,但也受到保守勢力的反對。戰後,在GHQ佔領下,國語審議會中漢字限制派委員掌握時機,發布了當用漢字表(指「當下可用的漢字」)共1,850字,作為長期進一步減少或廢除漢字的第一階段。故此表帶有一定程度的限制性質,例如後來通過的日本國憲法,全文都只使用當用漢字表內的漢字。

但隨著當用漢字表實施一段時期,漢字假名夾雜文的形式已逐漸普遍。加上教育普及民眾普遍識字提高,部分不在當用漢字表內的文字也在社會上普遍使用。各界多有修改當用漢字表的聲音,1981年重新公布緩和限制色彩的常用漢字表,原當用漢字表隨之廢除。

沿革

備註

常用漢字表中,新字體旁會以括號附註原來的舊字體,如「会(會)」。而被視為單純是手寫寫法差異者,就沒有括號標註(如半、羽、捨、携等字),這些字並不視為有新舊字體對應關係。

人名用漢字

1948年戶籍法修法時,規定了「小孩的名字必須使用常用平易的文字」,而行政細則規定所謂常用平易的文字指當用漢字表內的漢字與假名。

然而,《當用漢字表》內缺少很多常用於人名的漢字,造成父母無法為孩子登記理想名字的問題,引起部分民怨。因此1951年國語審議會又公布人名用漢字92字,專為命名時可以使用。

後來每當有民眾主張想要取名的漢字不在表內提起行政訴訟而勝訴時,就會新增文字。隨著命名用字多樣化,2004年又大幅新增488字。

沿革

備註

人名用漢字雖主要用於命名,不涉一般報章使用之文字,在行政上亦屬戶政業務,由法務省管轄,非文部省、文化廳主管。但1997年之前新增所公布之人名用漢字,包含多數比照當用漢字表類推簡化的新字體。如1951年最初公布的92字,就包括了禄、斉、亀等字;其中字,也在1981年時修改為字移到人名用漢字許容字体表,仍可作為命名用)。

在坊間印刷實務上,多數出版社也都積極採用人名用漢字所採納的新字體。這也對日後JIS漢字、擴張新字體造成影響。故後述的《表外漢字字体表》公布時,也同時追認1997年為止人名用漢字已收錄的漢字之新字體

在《表外漢字字体表》後新增的人名用漢字,就遵照表外漢字字体表的規定以舊字體為準了。

表外漢字字体表

擴張新字體

自1949年《当用漢字字体表》公布後,當用漢字表內的1,850字,許多略字都成為一般通行的標準字體。由於《當用漢字表》原先公布的初衷,是傾向極積限縮《當用漢字表》範圍之外漢字的使用,所以《当用漢字字体表》並沒有處理表外文字的字形議題。

問題是坊間印刷物多少需要使用《當用漢字表》範圍外的文字時,往往莫衷一是。若沿用康熙字典的舊字體,會有同樣部件字形不一致的問題(如祈禱、続・瀆),故部分媒體採取積極類推簡化的策略。

最有名的是朝日新聞社,從1950年代開始就在該社報紙上使用大量類推簡化的字形(俗稱朝日字形)。

而在當用漢字表之外,人名用漢字屢次公布的文字,也包含很多類推簡化的新字體俗字,這也造成民間習慣類推的動機。

JIS78與JIS83

日本工業標準「JIS C 6226-1978(後改名JIS X 0208-1978;簡稱JIS78)」電子字集公布時,基於實務上處理文學、人地名等日常生活使用漢字的需求,收錄第1、第2水準漢字共6,349字。這數字遠遠超過當年當用漢字表(1,850字)與人名用漢字(120字)的總和,表示收錄了極多表外漢字。這些文字多數收錄舊字體寫法。部分有收錄的擴張新字體,也是第1水準收舊字體(如),第2水準收擴張新字體(如)。

工業標準通常習慣每5年依照最新科技發展修訂,「JIS C 6226-1983(後改名JIS X 0208-1983;簡稱JIS83)」修訂時,忽然改變方針,積極改採擴張新字體。修改其中254字的寫法(如啞→唖、俠→侠),甚至還對調22組兩者併收的舊字體與擴張新字體撹・攪

JIS83的修訂造成一定程度的災難,同樣的檔案,在基於JIS78與JIS83的文字處理器,顯示出來的是不一樣的文字。甚至還有撹・攪這種完全對調的案例。

檢討擴張新字體的聲浪

1990年代以後,隨著文字處理器、個人電腦普及,一般民眾處理文書作業時,逐漸減少書寫而改用打字,擴張新字體衍生的問題逐漸浮上檯面。

最有名的是「森鷗外」的「」字,在一般電腦JIS83的環境下,只能輸入「」,造成老師製作講義、試題的困擾。

一直以來迴避討論此議題的國語審議會,終於公布《表外漢字字体表》作為政府對於常用漢字表外文字字形標準的方針,原則上採用康熙字典的舊字體

《表外漢字字体表》的細節

後續影響與JIS04

國語審議會公布《表外漢字字体表》,明訂表外字使用康熙字典舊字體的方針後,對之後造成許多影響。

首先2004年之後新增的人名用漢字,都採用舊字體,不再新增新的略字(但收錄了簡易慣用字体的芦、祷等字)。

JIS也在2004年修訂了「JIS X 0213-2004(簡稱JIS04或JIS2004)」,將之前JIS83的擴張新字體依照《表外漢字字体表》大幅修改回印刷標準字體。然而這次JIS04修改時,已經是Unicode時代,修改時有同時兼顧與各種編碼之間的相容性,並為了盡量讓之前JIS78→JIS83時造成的混亂減到最少,對於原各規格已經分離(超過JIS統合基準)的文字,不調整寫法,而是另外將印刷標準字體增訂在第3、第4水準漢字中。例如唖、鴎保持不變,另外新增啞、鷗漢字。

微軟在Windows Vista開始,將系統字型寫法全面配合JIS04修改。這次修改仍然造成一定程度的混亂,如地名常見的「葛?」字就有會在Vista起的版本變成「」。

商業字型業者與Adobe-Japan1也配合修改,採用JIS04規格的字型,多半會加上N字標示。例如字型Pro表示是JIS83規格,而ProN則為JIS04規格。


2010年常用漢字表大幅增訂時,考慮到《表外漢字字体表》、JIS04實施後,數位設備上的字形好不容易逐漸統一,為了不要破壞這些文字穩定性,新收錄的漢字原則上都保留《表外漢字字体表》的寫法,這造成《常用漢字表》內夾雜新舊字體的問題。另外,這次常用漢字表擴增時,「曽・痩・麺」3個字採用簡易慣用字体的寫法。因此3字已是常用漢字,故原印刷標準字體「曾・瘦・麵」視同移除。

附錄:OpenType異體字切換

Adobe-Japan1規格裡,為了應付上述各種複雜日本漢字政策造成的字體差異,以 OpenType 特性的方式提供了多種異體切換集,在此簡單列出其定義差異以供參考。

參考資料